鹤舞长江观后感
《鹤舞长江》是一部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为背景的纪录片,通过宏大的叙事方式,向观众展示了水电站建设的美、奉献与生态之美。以下是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:
1. 自然与工程的和谐
纪录片中展示了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,以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。通过延时摄影等技术,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。
2. 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冲突
纪录片中提到了白鹤等濒危物种在长江边的生存状况,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构成的威胁。例如,一只母鹤为了保护蛋而遭到攻击,最终不幸身亡,这一幕令人痛心,也提醒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。
3. 工程建设的难度与奉献
作为全球第二大水电站,白鹤滩的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。纪录片中虽然提及了工程建设方面的内容,但相对较少,未能充分解释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案。
4. 移民与扶贫的重要性
纪录片还关注了因水电站建设而需要搬迁的居民,展示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成效。这表明,如此规模的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,更是一个社会问题,需要综合考虑经济、社会和环境因素。
5. 科普与教育的需求
对于普通观众来说,纪录片在水电科普方面提及较少,未能充分普及相关知识,使得一些非专业人士难以完全理解水电站建设的复杂性和重要性。
6. 纪录片的观感
总体而言,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做得较好,尤其是白鹤的镜头和延时摄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但在内容和结构上,纪录片未能完全满足观众的期待,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和水电科普方面需要更多的信息。
综上所述,《鹤舞长江》是一部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引发深思的纪录片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工程建设的壮丽景象,也让我们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作品,既能展现工程建设的成就,也能普及科学知识,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鹤舞长江纪录片中提到的鹤类有哪些?
鹤舞长江如何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冲突?
鹤舞长江中的扶贫工作具体有哪些案例?